最新刊期

    2024 54 3

      海绵城市

    • 刘艺欣,李永坤,张力,王丽晶,王红瑞
      2024, 54(3): 345-354. DOI: 10.16152/j.cnki.xdxbzr.2024-03-001
      摘要:流域径流是变化环境的重要响应要素,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流域径流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研究其演变及响应特征有助于提高人类对变化环境的应对能力。以北运河北京市域主要集水区为研究区,通过分析水文气象观测站近40年水文数据,分析北运河流域降水径流变化趋势,提取洪水场次;引入全球气候模式数据,利用降尺度模型进行降尺度处理,与水文模型结合对流域径流进行了预报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历史降水趋势性变化不明显,径流量呈增大趋势;未来北运河流域(通县站)水资源的变化在气候变化影响下较为明显,随着温度升高、降水增加,流量增大,预测流量在21世纪中期达到新高,为385.1 m3/s;随着辐射强迫的持续增加,水文响应程度也相应增大,北运河流域大部分径流峰值出现在2050时期后期和2090时期。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流域未来水资源利用、防洪减灾措施与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气候变化;流域径流;径流预报;双碳目标   
      2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005899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17
    • 史秀芳,王丽晶,潘兴瑶,卢亚静,王岩
      2024, 54(3): 355-365. DOI: 10.16152/j.cnki.xdxbzr.2024-03-002
      摘要:选取北京市东城区北护城河某雨水排水口进行水质水量联合监测,分别识别了老城区在小雨、中雨、大雨3种不同雨型下的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了初期冲刷效应和影响径流污染的敏感性指标及其阈值,制定了老城区源头和末端污染物管控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初期(小雨前20 min、中雨前30 min、大雨前10 min)污染物浓度较高,存在初期冲刷效应。小雨对SS、TP和TN指标的敏感性高于中雨和大雨,中雨对COD和NH3-N指标的敏感性高于小雨和大雨,中雨和小雨的EMC浓度值比大雨高。对于SS、NH3-N、TP指标,污染物浓度变化范围最大的分别为大雨、中雨、小雨。径流污染削减率为30%时,小雨、中雨和大雨需控制的降雨初期径流体积分别为25 m3、35 m3、150 m3,或控制降雨初期的降雨量为4 mm、9 mm、24 mm。  
      关键词:北京市;老城区;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初期冲刷   
      2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005899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17
    • 吕小余,李占玲,李昕潼,叶瀛韬
      2024, 54(3): 366-377. DOI: 10.16152/j.cnki.xdxbzr.2024-03-003
      摘要:精确模拟洪峰流量和洪水过程线对防洪减灾分析至关重要,其中涉及的降雨损失和产汇流计算往往对洪水过程的模拟最为关键。为评估不同降雨损失模型和产流模型在我国西南地区孙水河流域的适用性,设计了3套降雨产流方案。方案1:SCS曲线数法+Sndyer单位线法;方案2:初始常速率法+Clark单位线法;方案3:Green-Ampt法+SCS单位线法,使用HEC-HMS模型对我国西南地区孙水河流域2007—2018年15场洪水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方案1、方案2对研究区洪水过程线的模拟效果最优,其中方案1对单峰洪水过程的模拟效果更好,方案2对复峰洪水过程的模拟效果更好;方案3模拟效果偏差。论文结果可为相似地区的洪水模拟、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关键词:HEC-HMS;孙水河;降雨损失;产汇流模型   
      2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005899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17
    • 王选懿,饶良懿
      2024, 54(3): 378-386. DOI: 10.16152/j.cnki.xdxbzr.2024-03-004
      摘要:绿色屋顶对缓解城市化的不利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天津地区城市化程度高,绿色屋顶发展相对滞后,缺乏绿色屋顶规模性建设的可行性评估及规划方案。该文以天津市南开区为例,选取建筑属性和绿化需求度作为评价标准,建立绿色屋顶适建潜力评估体系。基于GIS和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呈现天津市南开区绿色屋顶综合适建潜力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南开区绿色屋顶适建面积约5.17 km2,适建潜力平均分为0.53,适建潜力呈“北高南低”趋势。南开区共有46个高度适建社区,优先于适建社区开展绿色屋顶建设可更有效地发挥绿色屋顶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绿色屋顶;屋面类型;绿化覆盖率;建筑密度;优劣解距离法   
      2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005899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17

      黄河流域人地系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 姜彬,尹涵,李春雨,万春阳,李家鑫,李贺
      2024, 54(3): 387-397. DOI: 10.16152/j.cnki.xdxbzr.2024-03-005
      摘要:农业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是黄河支流陕西段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该文以黄河支流陕西段渭河流域沿岸农业土壤为研究区域,采集陕西段渭河流域沿岸地区13个代表性地点的农业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pH、电导率、有机质、全钾、速效钾、全磷、有效磷、全氮共8个理化肥力指标,以及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3个生物肥力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内梅罗指数法,计算出该地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二者相互验证,获得该地区土壤肥力质量状况。分析测试结果表明:①该地区土壤pH普遍较高,均值为7.99,呈弱碱性;有机质含量均值为17.295 g/kg;全钾、全磷和全氮均值为6.17 g/kg、1.06 g/kg和1.27 g/kg;速效钾和有效磷的含量均值为133.46 mg/kg、16.02 mg/kg。②对陕西段渭河土壤整体综合肥力评价的结果,主成分分析法的平均综合肥力得分为-0.001 5,内梅罗指数法的平均综合肥力得分为1.342。依据主成分分析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肥力评价的标准,表明陕西段渭河流域沿岸农业土壤综合肥力为中等水平,土壤中养分含量适中,能满足一般农作物的生长需求,适宜作为普通农田的种植基地。③肥力影响因素主要为干旱的气候和所处地理位置,人为因素次之。研究结果可促进渭河流域农业土壤资源利用,对于保障陕西省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渭河流域;农业土壤调查;主成分分析法;内梅罗指数法;肥力综合评价   
      2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005898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17
    • 刘宇,宋进喜,邢璐通,黄钰琳,高隽清,李晓鑫,曹成珺,史阿莹
      2024, 54(3): 398-412. DOI: 10.16152/j.cnki.xdxbzr.2024-03-006
      摘要: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植被恢复措施的开展进一步影响了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情况,剖析植被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可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理论指导。研究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以及多元数据资料,对黄土高原2000—2018年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及其相互作用进行多方面分析。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植被覆盖度逐渐递减,19年间植被覆盖度呈稳定上升趋势;②2000—2018年黄土高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 526.27 t·(km2·a)-1,与降雨量呈正相关,丘陵、台地及起伏山地侵蚀程度较强;③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为45%~75%的区域侵蚀程度较强,当植被覆盖度增加40%以上时,会直接引起侵蚀的加剧,而当植被覆盖度减少或增加不超过30%时,降雨量的变化是侵蚀加剧或减弱的主导因素。研究结论可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综合防治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土壤流失方程;土壤侵蚀;植被覆盖度;黄土高原   
      2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005901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17
    • 夏小强,张乐,要丽娟,李珂,李琦
      2024, 54(3): 413-423. DOI: 10.16152/j.cnki.xdxbzr.2024-03-007
      摘要:河流健康评估为河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渭河作为黄河的一级支流,其生态健康对于黄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评价渭河流域的健康状况,选取物理栖息地状况、水质状况及水生生物状况3个准则、11个指标,建立渭河生态健康评价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结合最大隶属度原则对渭河流域进行多级模糊评价。结果表明,25个点位中有8个处于健康水平,13个处于亚健康水平,4个处于不健康水平,渭河综合健康评价结果为亚健康。渭河源头、宝鸡至西安段河流生态健康状况较好,天水至宝鸡段及下游河段生态健康较差,不健康的点主要集中在下游,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物理栖息地、水质及水生生物的评价结果分别为亚健康、健康、亚健康,物理栖息地与水生生物状况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主要受人为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针对特定河段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恢复生态健康。  
      关键词:物理栖息地;水质;水生生物;健康评价;渭河   
      2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005906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17
    • 石涵笑,韦安磊,朱娅绮,徐晓珍,胡浩,马俊杰
      2024, 54(3): 424-433. DOI: 10.16152/j.cnki.xdxbzr.2024-03-008
      摘要:在“双碳”背景下,了解工业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协同效应对于实现减污降碳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榆林市2015—2021年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为例。首先,利用灰色相关分析对榆林市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相关度进行计算。其次,对Kaya恒等式和LMDI模型进行拓展,分析影响二氧化碳及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驱动效应。最后,对榆林市重点行业火力发电行业和镁冶炼行业进行协同性分析并对榆林市减污降碳提出建议。结果表明,协同减排效应是驱动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的第一大驱动效应。二氧化碳的排放与氮氧化物的排放相关性最强,且LMDI模型分析表明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碳协同减排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可为榆林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及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在制定一系列更为有效且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减污降碳;灰色相关分析;对数平均权重迪氏指数法;碳排放;协同发展   
      2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005914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17
    • 董格,张中华,王帅,雷振东
      2024, 54(3): 434-449. DOI: 10.16152/j.cnki.xdxbzr.2024-03-009
      摘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重大国家战略,资源-人口-产业系统的耦合协调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该文分析了资源-人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决策实验室法和解释结构模型法探讨了2015—2021年黄河流域沿线55个地级市资源、人口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历程及其根本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黄河流域资源-人口-产业各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现平稳上升态势;②三者的耦合协调程度普遍较低,但整体呈良性发展趋势,同时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③黄河流域资源-人口-产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展现出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其中“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于流域的下游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位于流域的上游地区;④在评价指标中,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环境规制强度,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和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影响黄河流域资源-人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标因素。基于资源-人口-产业系统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系和识别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期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基础。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资源-人口-产业;耦合协调;黄河流域   
      2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005914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17
    • 朱肖勇,付占辉,乔家君,黄梦姣,杨宇豪
      2024, 54(3): 450-460. DOI: 10.16152/j.cnki.xdxbzr.2024-03-010
      摘要:黄河流域城镇人口和城镇用地的关联格局及地域类型对人地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人口普查和城镇用地栅格数据,运用城镇人口变化指数、城镇用地扩展强度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揭示2000—2020年黄河流域城镇人口和城镇用地时空分异动态特征,并构建城镇人口和城镇用地协同发展系数,划分城镇化地域类型。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2000—2020年城镇人口增长和城镇用地扩展均呈阶段式变化,城镇人口由中高速增长为主,转为以中低速增长为主,城镇用地面积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同一城市不同阶段的城镇扩展强度具有由强变弱的特征;②黄河流域2000—2020年城镇人口和城镇用地的标准差椭圆长、短轴的差值不断增大,城镇人口增长和城镇用地扩张在时空格局上吻合性较强;③黄河流域城镇化地域类型可以划分为5类,2000—2010年城镇化地域类型呈现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的趋势,2010—2020年呈现自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的格局。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应构筑区域协同发展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促进黄河流域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镇人口;城镇用地;关联格局;地域类型;黄河流域   
      2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005915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17
    • 雷敏,江星月,王蓉,郑清,刘虹,崔秋雨
      2024, 54(3): 461-471. DOI: 10.16152/j.cnki.xdxbzr.2024-03-011
      摘要:利用第五、第六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黄河流域的收缩城市进行识别并测算其收缩强度,借助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收缩城市的“三生”功能大小及耦合协调度,进一步运用随机森林模型探究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黄河流域内90个地级市(州、盟)中,持续收缩型城市有27个,阶段收缩型城市有9个,潜在收缩型城市有29个,城市收缩现象显著;不同区域收缩城市的“三生”功能水平差异显著,其中生产和生活功能整体呈上升态势;“三生”功能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由勉强协调向初级协调发展的特征,中、下游区域协调度优于上游,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三生”功能的耦合协调发展。  
      关键词:收缩城市;“三生”功能;耦合协调;随机森林;黄河流域   
      2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005921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17
    • 温秀,黄枭,崔林
      2024, 54(3): 472-488. DOI: 10.16152/j.cnki.xdxbzr.2024-03-012
      摘要:黄河流域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有力抓手。以黄河流域386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样本点,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研究黄河流域乡村旅游及其网络关注度的空间格局及差异。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及其网络关注度在空间分布上均呈集聚态势。乡村旅游重点村形成甘青交界区、宁夏北部、河南北部、山东中部和四川中部五大集聚区,网络关注度集中在山东中部、四川中部、宁夏北部、陕西中部区域,内蒙古、甘肃西部、青海西部的关注度偏低,没有形成明显的集聚。②乡村旅游重点村及其网络关注度的集聚分布存在空间差异。山东中部、四川中部、宁夏北部区域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网络关注度都呈现高度集聚;甘青交界乡村旅游重点村集聚,但网络关注度较低且分散;陕西中部区域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较少,但网络关注度呈现高度聚集;内蒙古、青海西部、陕西北部区域的重点村空间集聚度低、网络关注度低。③乡村旅游重点村及其网络关注度在空间关联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冷热点区分布与网络关注度的冷热点分布呈现倒置。根据研究的结论,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空间格局优化和营销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空间格局;黄河流域   
      2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005921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17
    • 王晶,乌铁红,韩秋晨,伊如汗
      2024, 54(3): 489-499. DOI: 10.16152/j.cnki.xdxbzr.2024-03-013
      摘要:为有效识别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趋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和新增长点,运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法,对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综合潜力水平存在显著差距,而相邻省区差距较小,质量效益潜力、动力保障潜力水平除个别省区出现较低和较高值外,其余省区差距较小,各省区经济结构潜力水平均较低且差距较小;②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空间上呈现显著差异和不均衡的分异特征,只有综合潜力和经济结构潜力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但局部集聚水平较低;③上游和中下游发展潜力影响因素差异较大,上游的动力来源主要为质量效益,中下游发展潜力影响因素较全面且只有环境保障因素不显著。该研究可为挖掘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潜力测度;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2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005928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17
    • 王玲,芮旸,罗飞,孙玮鸿
      2024, 54(3): 500-512. DOI: 10.16152/j.cnki.xdxbzr.2024-03-014
      摘要:基于种群生态学理论,将黄河流域971个国家级特色保护类村庄视作一个地理种群。综合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明晰这一种群的分布动态和生境选择特征,进而应用地理探测器对比揭示影响该种群分布的生态因子。结果表明:① 黄河流域特色保护类村庄的分布密度随种群增长而大幅提高,分布模式随尺度变大由显著聚集转为不显著离散,分布格局随时间推移由多中心向单中心演化,但集聚中心一直位于河谷盆地;② 黄河流域特色保护类村庄具有“聚中低山区、向阳坡斜坡、喜温暖湿润、近黄河干流”的偏好,趋向中等人口密度、经济欠发达地区分布,主要位于国道沿线30 km、省道沿线10 km、中心城市周边20~80 km、历史城镇周边60 km、旅游景区和文保单位周边20 km范围内;③ 影响特色保护类村庄种群分布的生态因子具有综合性、非等价性和限定性,在黄河流域以文保单位和海拔为主导。  
      关键词:特色保护类村庄;地理种群;空间分布;生境选择;黄河流域   
      2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005929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17
    • 刘虹,雷敏,杨晨,江星月,郑清
      2024, 54(3): 513-526. DOI: 10.16152/j.cnki.xdxbzr.2024-03-015
      摘要:黄河流域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提高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效率有利于提升其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基于城市群视角,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60个城市2006—2020年的生态效率值,借助Dagum基尼指数进行区域差异性分析,进一步通过面板分位数模型识别影响城市群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地区及各城市群生态效率明显改善,呼包鄂榆城市群和宁夏沿黄城市群生态效率水平最高,而中原城市群和兰西城市群生态效率水平最低;②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空间分布格局由“低值区抱团分布、高值区离散分布”转变为高值区和低值区“小集聚、大分散”的交叉分布格局;③七大城市群总体差异缩小,组间差异和超变密度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④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对外开放水平制约了城市群生态效率的发展,而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与生态效率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生态效率;超效率SBM模型;Dagum基尼指数;面板分位数回归;黄河流域   
      1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005929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17

      地球科学

    • 江东辉
      2024, 54(3): 527-540. DOI: 10.16152/j.cnki.xdxbzr.2024-03-016
      摘要:以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二段断陷湖盆深湖沉积体系为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利用最大熵谱分析与小波变换分析技术对流二段进行高频层序划分,在对沉积体系发育规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流二段各五级层序深湖相烃源岩及湖底扇重力流相砂岩发育规律的分析,探讨断陷湖盆深湖层系源储共生的发育规律。研究认为:INPEFA频谱分析与小波变换分析技术可有效地运用于断陷湖盆深湖层系高频层序划分;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深湖层系流沙港组二段可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2个四级层序、5个五级层序,其中2个四级层序以最大湖泛面为界分为湖泊扩张体系域(TST)与湖泊收缩体系域(HST);断陷湖盆优质厚层烃源岩往往发育于湖泊扩张体系域四级层序下部初始湖泛面(Ts)的五级层序内,虽然湖泊扩张体系域四级层序顶部最大湖泛面(Mfs)上下紧邻的五级层序发育的烃源岩面积大,但厚度小,为次要烃源岩及良好的盖层;湖泊扩张体系域四级层序中部的五级层序往往发育湖底扇重力流相储层,其夹持发育于初始湖泛面及最大湖泛面附近的两套烃源岩之间,可共同组成良好的“三明治”式生储盖组合,该套“三明治”式生储盖组合应是下一步非常规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  
      关键词:高频层序;深湖层系;源储共生规律;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流沙港组二段   
      2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005935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17
    • 栾进华,高原,徐厚倜,杨仲可,郑绪忠,刘桂莲
      2024, 54(3): 541-554. DOI: 10.16152/j.cnki.xdxbzr.2024-03-017
      摘要:通过对岩石化学、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特征等研究来分析浙东南黄施岙钠长石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认为,区内火山碎屑岩主要属酸性岩,岩石富碱(特别富钠),贫钙、铁、镁,属钙碱性系列,为高钾型或普通型钙碱性岩石。钠长石岩矿床的形成与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有关,是中酸性的含矿热液交代富钠火山岩而成。矿床的分布与区域性深大断裂有关,受火山构造控制,富钠的中酸性岩类是有利成矿母岩,火山构造边缘的环形裂隙带以及不同岩相的接触带是有利的导矿、容矿构造,富钠岩浆提供热源和物源。矿床成因属火山(岩浆)热液蚀变型钠长石岩矿床。  
      关键词:钠长石岩;岩石化学;矿物学;矿床成因   
      1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005935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17
    • 孟祥振,窦天财,蒲仁海,高小平,刘刚,宋明,樊宇洁
      2024, 54(3): 555-568. DOI: 10.16152/j.cnki.xdxbzr.2024-03-018
      摘要:在延长探区近1 500口钻井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岩心和薄片观察以及砂厚和砂地比统计,探究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的砂体微相类型、平面形态和分布的沿岸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延长气田本溪组总体均为中小潮差环境下的陆源碎屑障壁海岸沉积,但南部的甘泉—富县地区波浪作用较弱,形成了典型的障壁砂坝和障壁后沉积。北部延安—靖边南地区波浪作用较强,形成了改造障壁、浅滩和下切谷充填潮道3种主要微相砂体。障壁砂体呈平行岸线的带状或串珠状排列,近源和近岸分布;浅滩砂体呈多个分散的卵圆形远源远岸分布;潮道带砂体充填则受控于古地貌凹槽。该研究结果对延长气田和类似环境的储层识别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强波浪型障壁;弱波浪型障壁;浅滩;潮道;砂体规模与形态   
      2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005943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17
    0